搜索

NEWS

新闻中心
【20BOB官方网站手机网页版23年】临沭调解第2期(总第59期)

更新时间:2023-04-04 05:58:29     浏览:

  3月14日,县司法局举办了全县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班,司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济壮同志作培训动员讲话,会议表彰了全县十佳人民调解员,各镇街专职人民调解员、部分村居调解骨干、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共100余人参加培训。

  临沭街道李界前村委于2022年向王某购买了一批农用物资,包括复合肥和玉米种子等共计货款12万元。因货款迟迟未支付,双方产生矛盾,于是王某多次拨打“12345”热线,要求相关部门给予解决。

  临沭街道调委会受理该案后,立即安排专职人民调解员调查了解情况。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,调解员依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对违约方进行了说服教育,通过多次沟通,双方同意接受调解。在调解员的努力下,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,李界前村委同意在2023年3月20日前一次性付清王某货款共计12余万元,不计利息,纠纷就此平息。

  《民法典》第六百二十六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和支付方式支付价款。对价款的数额和支付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适用本法第五百一十条、第五百一十一条第二项和第五项的规定。

  大兴镇某村村民李某与臧某于2022年经媒人介绍认识确定恋爱关系。恋爱期间,臧某未经李某同意,用李某的手机转账2万元到自己的手机。后来因双方性格不合分手,李某要求臧某归还2万元,双方多次协商未果,李某到大兴镇调委会申请调解。

  大兴镇调委会在征求臧某同意调解的意见后,安排专职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将双方叫到调委会,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发生纠纷的原因,并向双方核实了引发纠纷的关键环节。在此基础上,调解员运用《民法典》相关知识,结合当前婚恋新风俗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双方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,双方当事人当场同意调解员提出的建议,由臧某返还李某现金1万元,并签订调解协议,矛盾圆满化解。

  《民法典》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。在恋爱期间赠与财物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(一)对于男女双方在恋爱或婚约期间互送的围巾、手帕、普通的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,可不予返还;

  (三)对于恋爱或订婚一方送与另一方的大宗财物(手表、电视机、摩托车、金项链以及高级贵重衣物等)和一定数额的金钱,一般应予返还。

  BOB(中国)官方网站手机网页版

  曹庄镇某村村民马某在处理完家族老人丧事后,与亲戚王某就账目问题发生争吵,由于王某情绪过于激动,动手将马某打伤,致使马某花去医药费900余元。事件发生后,家族内也进行说和,马某王某不仅矛盾没有化解,反而有激化的趋势,在家人的建议下,马某来到曹庄镇调委会申请调解。

  曹庄镇调委会受理后,调解员主动找到双方了解情况,并发挥警调对接机制作用,联合派出所一起开展调解,通过对双方当事人从常理、人情、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沟通和劝说,最后王某同意向马某道歉,并承担全部医药费等费用,一场纠纷就此化解。

  警调对接:警调对接是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互衔接、良性互动、全方位矛盾纠纷化解的模式。警调对接的形式主要有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或派驻调解员、涉及治安等调解案件移送派出所调解、调委会联合派出所开展调解等。主要负责适合调解的治安案件、轻微刑事案件和到派出所反映的非警务类矛盾纠纷的调解。

  蛟龙镇沙岭村村民张某志系五保老人,一直由其侄子张某雷负责赡养。2021年以来,张某志数次身体不适想让侄子带去看病,张某雷因在临沂工作且因疫情原因,未能及时带其看病,张某志认为侄子张某雷对其毫不关心,于是来到蛟龙镇调委会,坚决要求解除赡养关系。

  蛟龙镇调委会受理该案后,指派专职人民调解员袁和龙进行调解。袁和龙联合沙岭村干部及网格员,分头找到双方做思想工作,及时消除了双方的误解和隔阂。经过多次沟通协商,双方同意达成协议,由沙岭村集体作为张某志监护人,张某志百年之后所有财产(含房产)赠予沙岭村集体。张某雷给张某志购买的物品设施折价后,由张某志一次性补偿给张某雷,该起纠纷遵循当事人意愿获得妥善化解。

  BOB(中国)官方网站手机网页版

  本案中的赡养纠纷是特例,因为老人没有子女,而许多赡养纠纷都发生在多子女之间。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,同时也是子女的一项法定义务。作为子女要多为父母着想,让父母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。作为老人,在老无所依、老无所养,与子女协商不成的情况下,敢于拿起法律武器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 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,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,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、交易习惯、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;自然人之间借款的,视为没有利息。

  BOB(中国)官方网站手机网页版

  近年来,针对学生的“校园贷”,老年人的“套路贷”,还有互联网的高利贷等事件频发,给社会造成了许多恶劣影响。禁止高利放贷,表明了国家对于高利贷进行坚决禁止和严厉打击的态度。每一位公民都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,自觉养成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